鉛毒危機 家有幼兒防範必讀
近來,全台約3萬6千戶民宅暴露在老舊鉛管的隱憂中,台灣自來水公司與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轄下50個淨水場中,有25處供水被驗出含鉛,含量達每公升0.25?7.76微克(μg/l),引發民眾恐慌,擔心鉛進入人體後累積,影響健康。
除了水管問題,水龍頭含鉛問題比水管更需要正視。國內水龍頭含鉛量多在3?7%,比歐美標準至少高出28倍。目前國內沒有水龍頭含鉛量的國家標準,業者考量成本幾乎都使用鉛;全台九成以上水龍頭是「銅鉛合金」材質,加入「鉛」,主要是為方便鑄造及加工,但水龍頭在自來水長期沖洗下,鉛元素會釋出。嚴格來說,不鏽鋼的水龍頭相對安全,但價格比較高。行政院表示,針對台灣水龍頭含鉛量較歐美高,經濟部先前已研議訂定標準,近日內就會公告並實施含鉛量規範。
寶寶鉛濃度過高 認知及社交能力明顯較差
民眾對鉛毒的擔憂並非多慮,事實上,台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在國際期刊所發表的一項針對兒童出生世代研究即發現,當嬰兒臍帶血中鉛濃度較高時,長大到2歲時的整體神經行為發展有明顯落差,特別是在認知及社交能力。
這項研究是台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研究員林靜君博士所負責,該研究收集了230個寶寶的臍帶血,發現臍帶血中鉛濃度平均約13μg/l,雖比法國的32、美國的24、加拿大的17為低,卻比日本東京的6.3高出許多,其中有58個寶寶的臍帶血鉛濃度偏高,顯示媽媽在產前就暴露在鉛毒環境,原因包括食用含鉛中藥、老舊自來水管含鉛、房屋油漆含鉛等。
研究人員分析臍帶血鉛濃度高的產婦受孕情況時發現,與一般媽媽相較,體內鉛濃度較高的媽媽比較難受孕,平均受孕時間明顯較長。此外,歷經2年追蹤,230名寶寶於2歲時接受「幼兒神經行為發展量表」檢測,臍帶血鉛含量高的寶寶,在認知及社交能力明顯較差,發生異常機率為正常孩子的5倍。
鉛毒無所不在,要避免長期累積
鉛暴露量主要來自於飲食、皮膚接觸及空氣吸入,例如:工廠廢氣、老舊油漆、部分中藥(紅丹、鉛丹等)以及近來討論的老舊鉛管等,若長期累積,會在孕婦體內透過胎盤傳給腹中胎兒,而嬰兒出生後,與母親處在相同的環境中,也會繼續暴露在含鉛環境,形成長期累積。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鉛中毒常見症狀為頭痛、頭暈、手抖、步態不穩等,但也可能導致慢性貧血、腹痛等,民眾如有類似不適,可到大醫院驗血查明(注),即使真有鉛中毒,可經由治療迅速將鉛經尿液排出體外。由於長期累積毒素,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危害,除了認知及社交能力之外,還有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發展遲緩、過早發育等問題,爸媽不可輕忽。
10招減少鉛暴露 ……詳全文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
2015年11月號【封面故事】養出大器的孩子 從信誼的網路諮詢信箱或是奇蜜親子網的討論區,我們也常看到孩子動不動就鬧情緒、自理能力薄弱、待人接物不禮貌、無法遵守紀律等困擾問題,如果爸媽在孩子年幼時沒有適當引導,任由孩子養成壞習慣,日後想改變將會十分費力,甚至難以扭轉。教養孩子,希望孩子正直、長得好,必須從小打好基礎、依據孩子的特質給予引導和規範。這個月,我們將從腦科學的研究切入,報導洪蘭老師在「品格決定未來」演講會的重點,並且回應《學前教育》FB「孩子最令爸媽頭疼的情緒和品格問題!」募集活動上的6大類困擾,提供教養建議,同時透過人物典範故事和推介好書,支持爸媽教養出正向大器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