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方法,讓「等待」變成一場驚喜!
圍著圍裙、手拿攪拌棒和盆子的熊貓先生,正準備一個大驚喜,羊駝、馬來貘、兔子和鶴身邊的動物們紛紛來詢問熊貓在做什麼,熊貓先生要大家等待就會有大驚喜,不過動物們沒有一個想等的,只有小企鵝留在原地靜靜等待…….
生活中很容易遇到孩子不耐煩、不想等待的情形,讓許多爸媽常常因此而苦惱。《熊貓先生,我願意等》故事中的羊駝、馬來貘、兔子和鶴等動物,就像孩子們覺得自己無法在等待中得到任何快樂,因為每個人離開之前都掛著一張厭惡「等待」的表情。所以要如何引導孩子像故事中的小企鵝一樣,學會耐心的等待呢?
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米契爾,在1960年代開始進行一系列非常有名的「棉花糖實驗」。追蹤了幾年後,米契爾發現在這一系列的實驗中(了解「棉花糖實驗」),能夠耐心等待、延遲享樂的幼兒,到了青少年時會比較具有理性、專心、善於計畫,也較能忍受挫折、調適壓力。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具備忍耐的心性,並且在最終給予孩子一份獎賞,來培養孩子耐心等待的性格。而在等待的過程中,也可以藉機讓孩子透過目前觀察,來猜猜大驚喜會是什麼?像是親子動手做餅乾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從材料來猜猜要做什麼餅乾,嘗起來會是什麼樣的味道?就像書中的馬來貘問熊貓先生是不是在做餅乾、兔子問是不是在做杯子蛋糕,這些可能是孩子們平日喜愛的食物,可以趁這個等待的時間點引發更多和孩子討論的話題。如果你是正在做某些點心,不妨邀請孩子一起參與,讓孩子了解食物製作的過程,進一步的認識食材,更可以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獲得成就感。
「等待」是親子生活最常發生的互動之一,雖然可能只是等待5分鐘、10分鐘,不過爸媽卻可以好好善用這小小的時間,讓孩子對每次的等待,都變成充滿驚喜的期待喔!
→→《熊貓先生,我願意等》
★延伸閱讀:《拜託,熊貓先生》
|